↧
2022年一季度已阅读的22本书
2022年一季度已阅读的22本书,以5分制评价如下(5分评价最高,评价标准以对我的触动程度抑或我喜爱的程度衡量。截止3月31日。) 4 钱钟书《谈艺录》读本,编者:周振甫 冀勤 4 外乡人,作者:【西班牙】奥尔加·梅丽诺 4 邵祖平文集,作者:邵祖平 3 欧阳修诗编年笺注(四册),宋·欧阳修 3 稗畦集,稗畦续集,清·洪升 3 汉字的魔方,作者:葛兆光 3 芬尼根的守灵夜,作者:(爱尔兰)乔伊斯...
View Article“柳”在古诗词意象中的多重意蕴
“柳”是古代诗人最喜爱的植物意象之一,它的千种风姿,万种风情,无不洋溢着诗意。在古代柳作为植物,一是指杨树和柳树,二是泛指柳树。古诗词中杨柳常通用,如“垂柳”亦称“垂杨”,“杨花”即是指柳絮。...
View Article廓清“孤雁出群格”和“孤雁入群格”
盛大林 摘要:“孤雁出群格”和“孤雁入群格”,分别应该用在首句借韵还是尾句借韵上,两种完全相反的观点并存,一直未有定论,现实中的引用情况也是公婆各说各的,让人无所适从。从词语的源流及其内在的逻辑来看,应该是“孤雁入群格”用于首句,而“孤雁出群格”用于尾句。有关单位及专家应通过适当的方式对此作出明确而清晰的界定,达成共识,定分止争。...
View Article数字化为古籍研究带来“蝶变”
数字与古籍,以前像两条泾渭分明的河流。 当它们相遇后,能产生怎样的效能和反应? 循着新近出台的《关于推进新时代古籍工作的意见》所提出的“推进古籍数字化”“积极开展古籍文本结构化、知识体系化、利用智能化的研究和实践”等要求,记者采访了国内从事古籍智能化研究的学者,探一探数字化能给古籍保护与研究带来怎样的“蝶变”。 沉寂的典籍,动起来了...
View Article古越藏书楼迎来建成120周年
今年,是古越藏书楼建成双甲子之年。 “变一人书为万人书。”120年前,绍兴先贤徐树兰以世界性的眼光和格局,开辟了近代中国公共图书馆事业之先河。 古越藏书楼...
View Articl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