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赵熙:荣洲诗词(乡居杂咏八十九首)
《荣洲诗词(乡居杂咏89首)》
赵熙
还县
方言入县异,阿鹊醉与间。
米价秋收贱,农歌晚醉还。
旅愁消夜雨,乡学籍禅关。
转角林稍见,青青治所山。
古城
光宗藩第此山头, 未到千年土一丘。
X得佛地南宋印,
考知官署古荣洲。
毗连病院翻西式, 杂还荒祠赛武侯。
清富登临一杯酒, 白云红叶不胜秋。
注:清富山在城北门内,为宋光宗荣州刺使衙旧址
此君轩
共五首
(录二首)
宋代地传嘉佑寺,元师手辟此君轩。
题诗有幸逢山谷,好古何人到许源.
(其二)
试院全规改学堂,人间随事有沦桑
十年掌固三朝记,尊酒花前说故乡
注:寺僧祖元辟此君轩,黄山谷为题此君轩诗,并名其堂曰霜钟。为县之胜迹。
钟楼
山城与众听,昼夜响无停。
滴海成官漏,微风别塔林。
花时催老景,月落此哀音。
击到何年歇? 人间梦未醒。
登凤呜山
古来凤鸣北山高,九日登楼气不豪
老对家乡如醉梦,乱需亭嶂肃弓刀。
秋风满地神洲冷,城径无人步履劳。
水(甸川)恣看双白鹭,太平清散忆林皋。
后山
春酒当年绿,王家看竹来.
乱余诸事少,山处小门开.
用巧妨天忌,寻花绕道回.
何方不争地,桂子堑西开.
绕香亭小宴
山色嫣然笑,当杯政不苟
小堂周绿水,骤雨打新荷
老废山涛札,诨从法秀多
当筵公莫午,传令阅人多
大佛寺
金像巍巍入太清,元丰元佑八年成
荣州不址岑州纷,只少陵云风水声
废台文献久无征,宋代题诗屋几层
冷眼看穿司马氏,山中一笑即孙登
注:县东三里,宋淳德依山凿像。
罗汉洞
龙湫传此岫,唐代有香林。
受溉农畴沃,流花石砌深。
众山如隔世,题壁一长吟。(原注:南弥勒石)
静极闻钟动,人坚念佛心。
注:县之东郊,即唐开化寺,邻近大佛寺。
青阳洞
荣州古国号肯阳,帝子当年治此乡。
每向洞天谈轶事,便从石史悟洪荒
冥冥鲜意秋光合,滴滴泉声海气凉
晚醉故人寻道帔,野风川上藕花香。
注:南郊浮匡岩后,传为螺祖之子青阳封地。
会碧崖
一桐穿崖出,天光见白云。
落苔满璧合,鹰隼逆风闻.
万绿高低树,全山要害军。
君看此城郭,掌士数螺纹。
注:城南,俗称侥钹项。
溪行
山荒无计考丛谈,春至绿花鸟语酣。
养以六朝烟水气,不应金碧让江南。
借文学舍诸师友登凤栖山绝顶用东坡庚午九日韵
一九三O年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秋晚聊为一晌闲,诗如作虎不成斑。
只今那有重阳节,好古仍寻万景山。
大池横吹黄叶下,西风长啸白云间。
城头灯火商飙馆,便似苏公海外还。
注:风栖山县西,山顶有纯阳阁,俗呼万景楼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下山饮古佛寺
出游人意比云间,huang菊替花两鬓斑,
城内诸生城外馆,寺前流水寺中山。
老增穷饿将何计?浩劫苍茫塞两间,
古佛幸从唐代沂,白头归路悟无还。
又韵
劳生难号赵间间,年比苏公翼更斑,
学者远来巴子国,秋风吹上风栖山。
放怀白菊茱X 外,北望孤云落照间,
何日太平元祜世,大江东去不知还。
请学友登金壁崖
经岁书程不放间,今杖竹杖挞苔斑,
分曹白发登高路,中古青阳治所山。
东里如今成弩末,桃源无地问人间,
君看白雁西风紧,浩落江湖凭往还。
再谢诸公见寿
白头吟望告低垂,十九年来万事奇,
巧借苏公庚午句,菊残犹有傲霜枝,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十九日为古重阳再集
衰翁六十四秋光,九日城西未尽觞,
仍借苏公庚午句,黄花重见一枝霜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横溪阁
石如星者七,门对隔溪溪,
北宋此一士,高崖定百寻,
宦情消党论,山翠询诗心
不信当时宅,梅花亦陆沉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北乡
竹杖棕鞋送此身,万山次第侯诗人,
家乡不改秧田活,野老相逢分外亲。
处处鸟啼三月近,年年军过四乡贫,
登高北望卢龙塞,开过相花又一春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宋颂
芳原潋潋卖场箫,北陌西阡路匪遥,
侧水秧田鱼子活,含泥荇招燕儿娇。
石头作滑苔生径,玉休横陈树架桥,
便学管宁吾计了,藜床跌坐过花朝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乡思(四首)
(其一)
土端穿漏百余年,蛙鼓蝉琴月演天。
雨役碾禽蛇出草,静看群动出灯前。
(其二)
一秤棋局两溪环,除却农家少叩关。
此即童年读书处,分明小雨郭熙山。
(其三)
邻翁乞字贴春扉,有酒还教尽醉归。
见说杏花时节雨,为君留下旧蓑衣。
(其四)
山田高下水均匀,山半开渠力苦辛,
合取斑书人表按,世间一等是农民。
-------------------
乱石山
乱石各知野春川,乱松高下虎纹斑。
马蹄踏遍天涯路,门外何曾一上山。
注:既耸云公,在龟山前,山麓隔西既宋家坝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放生地
出郭南漪跃锦鳞,向欣鱼戏水知春。
落花几片摇明镜,嫩叶初齐长绿苹。
掠影时看飞燕子,好生吾不取渔人。.
罗星远似蓬莱阁,久客思乡气一新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
荣隐公钧台
末流所向即危机,休出山来惹是非。
谈尔一龛端坐好。不当失脚下渔矶。
注。南乡距城十五里,旭水之滨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李家堰
出郭南行半日间,稻田千转竹千湾。
李家堰似关同画,一臂拦天野客山。
注:县南,距城四十五里’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大坪
八月客曾至,.远山冬更青。
一松如伞立, 小庙入乡灵。
路僻稀来客, 崖高挂列星。
幽垦风习吹, 水乐响泠泠。
注。大坪山又名牛角山,北乡距城十四里,为作考仲兄所居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石门
万古悬崖一径存,无人铭字凿云根。
是寻胡子东川路,第一乾坤此石门;
注:大石月距大坪山三里,为东川沟要隘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宝胜寺
兹山城里见,未至万松遮。
破璧难禁雨,僧穷不在家,
地晴诸阜出,老恋夕阳斜。
薄怒怜蚕豆,春开恚目花。
注:在北乡,距城二十五里,
患,音惠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东川沟纪行(其四)
(其一)
山如伊阅渡头低,入谷花深鸟自啼
不分唐年无断句,峡门空唤洛阳溪
(其二)
沃田受溉水溶溶,石堰年修春复冬,
十四人家开水利,始知田祖即山农.
(其三)
石脚濒溪水喷流,人言牛乳出龙漱
稍怜得味虚含气,输却蛤蟆一暗秋
(其四)
山半居人不数家,夕凭窗格眺晴霞
忽闻半夜潇潇响,春雨江南梦杏花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茱得山纪游(十首)
(其一)出城
高人听雨过中秋,今日新晴理旧游。
一出城来空气变,小山金翠画荣州。
〔其二)竹王祠
写碑时记插秧时,不觉秋光上树枝。
此去夜郎千里外,行人争拜竹王祠。
(其三)七阳冲
出郭东来十余里,七阳沟下入山初。
簌花竹叶溪声里,大好陶潜此读书。
(其四)龙洞
洪荒一壁苍龙裂,下有阴河通此穴
万古云开一杵钟,风吹石髓无王烈
注:县东北二十五里
(其五)小老君
僻地何人解好文, 一杯邀取小茆君。
将松缚作苍龙帚, 看我开门扫白云。
原注:山顶有人题句云:
“客到峰头扫白云”。小老君山各劣,易曰小茆通。
〔其六)访考刺史薛高丘摩岩碑
仙藉前生注上清,薛碑苔蚀不分明。
现身莫问开无事,恐有乘龙识姓名。
(其七)访宋判诏熙府曹公希夷山寨保守碑
当时想见虫沙劫,掌故无由证姓名。
计自绍熙经宝祜,伤心夷硐是无兵。
(其八)
胸前一案列荣黎,荣隐苍苍落照西。
笑与此山论眷属,远山兄弟近山妻。
注:《旧唐书》称荣德,疑荣黎,荣隐皆附此得名也。
(其九)
仙根秀发李唐时,地志山经了不知。
想见玄元皇帝号,剑南香火遍荒祠。
原注:荣县山多各老君者,疑始唐年,地隶剑南西道。
(其十)回城
三日穿云五月还,诗人前世本荆关。
从今秋色堆心上,贮得唐书一座山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老君台
谁知是贼是官军?草色红斑战士坟
满耳人间可哀曲,山中如听武夷君
-----------------------
长山桥
古驿以桥著,乱山当店门J
秋痕交白露,梦趣妙黄昏。
明日还家早,孤衾藉史温。
荒鸡犹喔喔,无意蹴刘琨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
笕水坳
出郭桐花白四山,往年春雨不胜寒。
一冬风日今仍旱,十里沟田水尽干。
僻处画图妆小店,危时寨堡集群峦。
乱烟松竹入人宅,记在铜锣顶上看。
注:在北乡,距城八里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老林口
县北群山此最高,暂携行侣憩蓬茅。
连株一气松横干,绝X 千寻鹘作巢。
小品妙于玄宰笔,双岈奇过孟城坳。
漂零岁岁江湖惯,初识樵歌是至交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双古坟
万丛山里人烟出,市上家家住白云,
结屋如荷依本宿,杂花生树过春分。
农功四月惊新历,石碣双栖失古坟
小隐便思偕妇仲,洞天受篆大茅君。
原注:大茅君主治华阳洞天,妙与华阳山巧合。‘
-----------------------
牛峰最高顶
万峰高处古云台,大石蟠空壁鸠开。
历尽兴亡伤乱世,造成形胜费雄才。
千家人向眠牛聚,四面山如怒马来。
独立倚天长剑在,便从东股割蓬莱,
原注:时同本不协.
注;牛峰寨在县北距城六十里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亮洞山
一点空明透水苍,h}山十里见天光
圆于大月人谁凿?吸衣清风复亦凉
纵掉记穿巫峡尾,寻仙砍度赤城梁
东坡老玄耽双石,让我仇池占故乡
注:北山之一,邻近牛峰寨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大娄沟.
鹃花红白鸟绵蛮,水上人家竹数湾。.
人语趁墟侵晓出,春风上冢踏青还,
荒年是处愁边盗,古塞连峰各闭关。.
十里赞沟天一壑,始知身转华阳山l。
注:在县北华阳山与黄茅山之间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
天堂寺
青山二百四房栊,第一荣州古梵宫。
粥鼓钟鱼消劫火,免葵燕麦动春风。
坏廊径雨明碑尽,老衲焚香饿佛穷。
人世兴亡亦如此,起看天地乱韵中。
.原注:县北五十里
---------------------
九日登翠峰,高出云霄之上,饮于兰侨溪次,归作纪小诗,存北乡故事(七首)
(其一)
野人生性爱重阳,老去登高在故乡
才山北门先一笑,一峰如笔插秋光
(其二)
高田望雨入秋稀,聚石笼沙作堰宜。
沿岸草香花带露,新安水色不如伊。
(其三)
石炭为薪宋已多,铛铛铃语疑烟萝,
地荒无此桑耕外,争奈千峰百嶂何,
(其四〕.
荣州山亚抚州山,十里松风响佩环.
添出莲花香九曲,关门石即石门关。
(其五〕
一点尖痕铸碧霞,老林口在两山叉。.
天公掷下青莲朵,次水含苞未放花。
〔其六)
重阳不雨入山遥,溪路平平涨尽消。
便想玉浆无乞处,云英嫁了剩兰桥。
(其七)
夕鸟催归日挂檐,自今掌故一重添。
报将海内诗人道,新定山名翠笔尖。
原注;笔尖县境,标.“翠壁凌霄”,今易璧为笔,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雪呜泉
一勺苔花彻字青,春山泉脉动雷鸣。
道旁车檐劳歌者,饱领穿云落不声?
原注:县西四十五里,明提李使王之书道旁石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松风场
午行住往见苍峰,半日春乡尽老农。
古到陵州中有县,晚投萧寺远闻钟。
杜陵所历羌村老,獠洞时惊晋代逢。
满树多花必早落,久知挑李不如松。
注:仁寿县境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既事
濑子山前路,春宵虎穴寒。
衔刀现罗刹,黑夜斩楼兰。
柳性回风易,荷身作柱难。
萧箫汉嘉水,曾饯白衣冠。
注;指川军之战
-----------------------
悯兵
浪子从军不救穹,雪天寒进五更风,
可知劫是何人造? 默鬓抛户血泊中。
-----------------
蠢尔来苏望苦深,今年担地不留针,
全家天尽糠头火,谁解将军五夜心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荒年
荒年无食不堪听,冷彻朱衣卧不成
夜半忍为淹女计,祝他来世富家生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寒夜
风窗一榻透宵阑,春入重裘得梦安
天下正多无法事,衔头贫媪夜号寒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虎洞
古洞依山近县城,将军一过少.人挑,
老尼欲说兵荒事,含泪先闻念佛声。
注:县城东北,俗呼猫猫洞
-----------------------
读史
谁使天公厌太和,百年孝悌力田科。
世间一把农人汗,生了英雄事即多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乡况
犬声无月吠花村,小吏催租夜打门。
枉说鼎档生两耳,眼前纵暴胜羌浑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
久雨翻令入伏凉,红云虚意障东方,
露珠抱叶蜻艇睡,水陌吹衣摆稻香。
苦力农工何得失?醉心史籍有兴亡。
那堪日报边风紧,健妇锄犁守故乡。
注:摆粗:稻名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送壮丁
山城吹角瘦男行,岌岌神州待用兵。
太白芒星宵正发,雕青恶少市仍横。
疲牛黍地忘耕苦,卧犬花村吠月明。
世乱好纤人满患,非关东海斩长鲸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壶中天 此君杆
清风万个,占一城高处,宋时僧屋。
解借此君名此地,便卜此僧非俗。
茗砌延秋,风廊响月,苔色琴弦绿。
涪翁往矣,禅房香剩花木。
有第时到轩中(原注:周彦。)
虑心直带,合抱琅歼宿。
自列党人碑上抹,成就一家清福?
绝代欧、苏,片时章、蔡,断送神宗录,
翠云三亩,荣州第一修竹。
注:涪翁,黄山谷别号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木兰花慢 虎洞
古来荒可想,只城角,似仙乡。
入石户深深,云阿寂寂,玉漏锵锵。
洪荒自融气母,想风欢一泡裂岩岗。
留作菟裘住处,亦时心地清凉。
焚香小步禅堂。
消夏气,领秋光。
叹碧玉壶中,黄斑径里,此亦沧桑。
放翁著句,甚无人镌字绿苔旁。
不用飞霞题壁,我生已似云将。
原注:洞一名飞霞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贺薪郎 九宵顶,北山第一高外
一朵荣州翠,是人间,埃风冷处,万年秋气。
大势山形雄西北,乱阜馋天无次。
似大海,鲸牙千队
盲左腐迁传战纪,纵文澜,百怪浑如此。
松风响,天鹅翅。(原注:俗启天鹅抱蛋。)
高台合向峰尖起,坐台中呼来皓月,向开天事。
一臂苍苍陵州界,横绝铁山围地。
铁山下,拥斯茫水。洒长空不尽神州泪。
晋代蛮荒诸葛迹,
陈云在,江声里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水龙吟
龙洞
唐开化寺也。
一山[蟠作狮身,就圆笠子天光小。
洞当凹处,海涛常响,法云难扫。
断溜生苔,疏风替扇,容同秋到。
想有唐人住,其名曰X,空巢结,金光草
南渡那埃重道,认摩崖,荒烟落照。
当时名士,新亭泪落,旭阳天老。
树倒栖禽,钟清唤月,依然古庙。
听酒边人语:佛狸当死,匣巾龙啸。
注:听酒边人语落阙,夕当时正值袁世统自为帝制,但怒刚先生回荣,宾集于此,读及国人感愤,护.国军兴,故及其事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迈坡塘 宋坝
出春城秧歌几日,芳原一绿如剪。
四山围作棋抨样,阁阁鸣蛙不断。
誊一线,袅万亩纵横,树小阴如伞。
吴装短卷,看人影鸦咀,车声龙骨,物外散鸡犬。
谋生贱,五十归田未晚,学耕空守枯砚,
倾家难买柴东住,头白王尼谁伴。
君不见,自晋后渔郎,几见桃花岸。
游民在眼。
坐豆叶村边,稻花风外,黄送夕阳远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
清平乐 石笱山,城西七十里
掀穿石毂。
此石何年斫?莫是娲皇亲手握。
放出筢龙头角。
治官苍翠无边。
古来驿路嘉健。
认取苏仙风骨,空山支柱青天。
瑶台聚八仙。
仙人山在县北七十里,寺曰仙人寺。余扫松叶烹茶于此。题其榜日;“明月来投玉川于,晓云遮尽仙人山’。山之高环望百里外,既刻诗壁上,补记此词。
翠岑如苔,烟霄外,森然万古云胎。
夜堂清磐,疑自石璧中来,
此地唐年仙子,会寺门臣苻手亲栽。
认摩崖,杜鹃二月,红上瑶合。
盘盘苍龙瘦脊,合乱山嫩绿,海气浮杯。
太清坛上,人在第一蓬莱。
群真定朝绛阙,算碧落芙蓉花正开。
沧桑感,剩闷围丹气,云护失合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台城路 蛇衣,.端午阙日作
知非药店飞龙骨,苔边委农横地。
薄片冰花,碎光云母,蜕处可胜樵悴。
余腥未洗。
看点点斑斑,草根攒蚁。
苦盼长春,那知微命竟如此。
栏腰分下一剑,酒阑经大泽,进得刘季,
添足求工,残鳞换肚,身价今轻于纸。
焚灭化水。
怎医遍金疮,白沙万队。
蛇子蛇孙,祖龙新秽史。
注:此词斥袁世饥之死,胡先啸氏对比此词评述,见《学衡》四期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婆罗门令
两月来蜀中化为战场,又日夜雨声不绝,楚人云:“后土何叶得而乾也?”山中无歌哭之所。黯此言愁I
一番雨滴心儿醉,.
番番雨,便滴心儿醉
雨滴声声,都装在,心儿里.
心上雨,于甚些儿事.
今宵滴声又起、
自端阳,已变重阳味,
重阳尚许花将息,将睡也,这天气怎睡?
问天老矣。
花也知未?
雨自声声未已,
流一汪儿水,是一汪儿泪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瑞X仙
开元寺
近城山寺古。
正屏风,转角碧崖嵌处.
交流会南浦。
似苔苔,何阕洛川门户。
禅家掌故
问唐年,伽兰记否?
幸知名二佛.,香龛宋史,盛传甘露。
荒坞乡价设塾,村妪析男,白头僧住
秋边画谱。
立斜照,郭树。
记清时,吟望花宫仙梵,曾听伤春杜宇。
到如今黄叶西陂,破楼夜雨。
注,城西又名古佛寺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气
吉了犯
拜宋王周彦墓
二月了,棠梨作花,殡宫春晓。
萧萧墓道。
王家地乱红谁扫,
多年未就,寒食东风,徽君庙。
访遗事,宣和失载签求稿。
共苏黄,几人吊?
天予令君,种树扶碑,钦公风谊少。
绿水照X陌,计同穴,人偕老。
定化鹤,归华表.
凤凰原年啼谢豹。
指宋室青山,四下孤坟抱。
古香生劲草。
------------------
采绿吟
镜香亭用萱州韵
此调过片处,半塘定脆字仄协.情与渡江云换头正合,是仍叶氏天籁轩说,非创获也.前段里宇仄协,余亦主叶氏说,熟绎塞垣春,知草窗旨矣。
水活鱼先喜,弄影藕叶东西。
寻仙入梦,饮香疑雨,
消醉成诗。
此心凉欲化龟巢里.
万花举国红璃.
美人兮湘江浦,亭亭清露怨谁?
烟筱四围秋,书廉动,时闻娇鸟声脆。
晚色忽筛金漏一径苔衣。
待西风吹老莺洲,何人谱渔留旧年题?
狂呼洒明月在天,亲酌少凝。
注。镜香亭建于唐池中.,小桥曲栏,经行达岸,为陆放翁行吟处。唐池曾辞为公园。
廉:帷也,户上之幔。
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
徐振《赵熙荣洲诗词增补》
............ ........... ........... ............ ........... ........... ............ ........... ...........
............ ........... ........... ............ ........... ........... ............ ........... ...........
............ ........... ........... ............ ........... ........... ............ ........... ...........
小 序
亥年殘冬,藍師棣之囑予代撰《二十世紀詩歌史》詩詞部分。受命之後,終日乾乾。都計四萬餘言,閱三載廼畢其功。其猶有未盡之言,則隨掇紙什,拉雜書之,自去歲春暮以迄今日,遂漸蓄積。嘗思詩話一體,嚮爲吾國文藝批評之大宗,西學東漸以來,雖稍抑其勢,尙有王靜安《人間詞話》、顧羨季《駝庵詩話》、吳世昌《詞林新話》之清音繚繞。其自成體系之處,何嘗輸與現代學術文體哉?於焉因古人之通例,援齋號名之曰《綴石軒詩話》。予於唐宋名篇,多不寓目,而獨喜近代以來詩詞。故詩話之範疇亦坐此。予之論詩,不重詞采,僅重生命,世之知我罪我,並在於斯。
庚辰初夏 徐晉如 於都門
譚復生《仁學》第二十章云“鄉願俚隆保嫠谷艘捕兴拐Z也。《莽莽蒼蒼齋詩集》天才卓犖,遠超群儕,一言以蔽之,在明乎詩源。夫詩源者何?生機也,元胎也,聞一多所謂有詩骨者也。“與其死於蜮,孰若死於虎”(《鸚鵡洲弔彌正平》)、“短衣長劍入秦去,亂峰洶湧森如戈”(《秦嶺》),並具及汝偕亡之慨,鄉願人寧有此哉?
予所賞稼軒者,彼詞場之詩人耳。但就情感而言,予深推服其“綠樹聽鵜鴂”,悲涼激越,一挽頹唐風致,然以夫臨於理想論,終不若“欲說還休,欲說還休,卻道天涼好個秋”沈著。此真大慈悲、大願心,殊覺詩家說禪,太多喬張致。世但賞其前闋“少年不識愁滋味”,信乎惺咸希y與言也。清季以還,獨任公“願替猩。锥Y維摩”境界差似。
滄趣樓集《次韻遜敏齋主人落花四首》“返生香豈人間有,除奏通明問碧翁”一聯足壓終卷。翻嫌“委蛻大難求淨土,傷心最是近高樓”太露形容。
王靜安先生早年負意氣太甚,後廼悔之。壯歲頗喜倚聲,嘗自矜其詞,謂可與北宋諸家相亞。顧不知有宋一朝,自南渡後樂府方臻大雅。靜安祇說一個天然——“除卻天然,欲贈渾無語”,不知人工之可以奪造化也。
王國維五古諸作,睥睨千古,當時亦允稱獨步。《冬夜讀山海經感賦》:“兵禍肇蚩尤,本出庶人雄。肆其貪饕心,造作兵與戎。帝受玄女符,始築肩髀封。龍駕俄上仙,顓頊方童蒙。康回怒爭帝,立號爲共工。首觸天柱折,廼與西北通。坐令赤縣民,當彼不周風。爾臣何人號相繇,蛇身九首食九州。蠚草則死蠚木枯,嗚尼萬里成澤湖。神禹殺之,其血腥臭不可以生五穀,湮之三仞土三菹。峨峨群帝臺,南瞰崑崙虛。偉哉萬世功,微禹吾其魚。黃帝治涿鹿,共工處幽都。古來朔易地,中土同膏腴。如何君與民,仍世恣毒痡?帝降洪水一蕩滌,千年剛鹵地無膚。唐堯廼嗟咨,南就冀州居。所以禹任士,不及幽并區。吁嗟乎,敦薨之海涸不波,樂池灰比昆池多,高岸爲谷谷爲阿,將由人事匪有它。斷鼇煉石今則那,奈汝共工相繇何!”格調高古,體制儼然,一種清臒剛健之態,眞可壓倒淵明。頤和園諸詞聲價重於雞林,不過如《長生殿》、《桃花扇》,雖蒙盛譽,要非詞場本色。蓋王詞欲效梅村,究遜梅村十分之風流。觀堂中年窮治元曲,而絕不涉足歌場,大抵生性不能穠豔,學力亦難致之。
魯迅先生詩作不衫不履,自有無限風流蘊藉。一枝清采,蓮蓬人詠,並可想見爲人。翻空妙手,不僅《亥年殘秋偶作》而已。
“旱雲如火撲晴江”、“但見奔星勁有聲”(《贈人》二首),《文鏡密府論》所謂“飛動體”也。其生命力磅礴兩戒之外,充塞天地之間,綿綿然,汩汩然,而無陵人之勢,沛然廣大之中,尙具一種醇和溫潤之意。
元輕白俗,宜罹方家之譏。然元自有情真處,白亦有雅致處,以視當今詩人,不啻霄壤。古今之辨,不但情志耳。“小康奔嚮大康門”,足可令泥人失笑,評論家尙謂爲服務工農兵。
紺弩體如麻辣燙,入口尙佳,但無餘甘,是其短處。
沈則不浮,郁則不薄,古人先我得之。今讀散宜生集,就中得失,體會尤深。程千帆謂聶氏“滑稽亦自偉”,是何語邪?但滑稽便不自偉。優孟師涓,不聞兼於一人。
北荒諸草,託體稍卑,而語多俚俗。廼今人謂爲奇巧處,卽是其穿鑿處。因知南明以《燕子箋》祀天,尙有可恕之道。
南社群公詩,要以黃晦聞節先生稱首。“錯被美人回靨看,不如漂泊滿江南”,望帝春心,引人泣下。雖曰變雅,不啻黃鍾。
蘇曼殊句意清湥坏K其情真。曼殊清溙帲闶桥匀瞬荒艿教帯L煺鏍漫,今誰存者?
柳亞子詩非不豪壯,一發無餘,祇少無窮蘊藉。
同光體制,實開漢詩近代化之先聲。
樂府滅然後詩興。故知宗宋者生,宗唐者死。
畫工者詩卽不工。繪者冀出塵,詩家重入世。如蘇曼殊者尙罹詩不如畫之譏,郁達夫可謂知言。
楊雲史圻自敍行狀,謂“我少年時,聞有詩人我者,則色然怒,今聞之則欣然喜。”余自去秋以來,漸了此意境。
楊雲史晚年作《天山曲》,渾非江湖廟堂之憂,已隱具希臘精神。“當年助順闢蒿萊,別有降王壁壘開。一騎香塵烽火熄,明駝輕載美人來。沙場風壓貂裘重,陣雲滿地衣香凍。祁連山月遠相隨,慟哭爺娘走相送。琵琶淒絕一聲聲,大雪紛紛上馬行。一拍哀笳雙淚落,可憐胡語不分明。王頭飲器獻天子,妾心古井從今始。何難一死報君恩,欲報君恩不能死。”純是現代意識。金仲蓀劇作《文姬歸漢》立意略同。雲史早歲尙有《檀青引》,體制、氣魄稍遜《天山曲》,主體意識則遠自不如。
丘逢甲題黃遵憲天問樓聯:“陸沈欲借舟權住,天問翻無壁受呵”,真古今第一傷心語、第一憤慨語也。殆由血書,字字皆碧。
丘逢甲詩如程長庚,黃鍾大呂,振聾發聵;陳三立詩如譚鑫培,抑鬱悲涼,淒懷感愴。昔程長庚謂譚鑫培:“我死後,子必獨步,然子爲亡國之音也。”散原詩亦所謂亡國之音哀以思者,然自不失風雅之正。較諸滄海,畢竟未易軒輊耳。
或問余何以能致詩人,應曰:“好色而淫,與民同之焉爾。”
今日之西方詩論尙複義、陌生化,以爲獨得之密,不知吾國古詩託比興於香草美人、煉奇句於平常語外,並與之隱合;又西方自S·艾略特以來,倡言文化入詩,以爲超前,不知吾國之詩人未有不學者也。
易得郁達夫之清麗,難得郁達夫之清臒。恰如賞蘭者校p菊者稀。有能味郁達夫之清臒者,不徒知郁達夫矣,更足與論黃仲則。
史筆爲詩,祇在援入蒼茫正大之氣,倘以詩紀史,本末淆矣。人境廬集多罹此病。余所以崇仙根而抑公度也。
詩道所重惟在貴己。貴己之說,倡自楊子,實吾國思想最具光彩者。貴己則自我充盈,元胎斯具,氣格廼生,終至沛然廣大,無往而不利。詞遒筆健之夫,氣格或可仰而僅至;若夫元胎,赤子也,嬰孩也,苟非自我,孰足成之?黃公度大篇富氣格而乏元胎,消息請於此中探尋。
世間一切第一等詩詞,情感必具個人化、超越性之色彩,初與社會集體無涉,故奉命文學鮮有足稱。詩人自當悲憫人群,要須是悲憫人群之個人,當謹守自我,固藏元胎,慎不可走洩。羅膺中庸《國立西南聯合大學校歌》:“萬里長征,辭卻了、五朝宮闕。暫駐足、衡山湘水,又成離別。絕徼移栽楨幹質,九州遍灑黎元血。盡笳吹,絃誦在山城,情彌切。 千秋恥,終當雪;中興業,須人傑。便一成三戶,壯懷難折。多難殷憂祈國撸瑒有娜绦韵G罢堋4尦撂斞}神京,還燕碣。”(調寄《滿江紅》)雖奉命文學,而“始歎南遷流離之苦辛,中頌師生不屈之北志,終寄最後勝利之期望”(馮友蘭評語),詞意警拔,寄託幽微者,正坐元胎在焉。當彼之時,個人之追求、自我之追求、之理想,亦爲全中國、全中華民族之追求、之理想,故能守藏自我,葆其元胎。苟非其人,苟非其時,則不能成此絕構。
古今詩人元胎之健未有過於屈原、丘逢甲、陳獨秀三子者。其人則鷙鳥不群,戛戛獨造,其詩則海嘯霆奔,峻極八表。持上數家以視太白,不過一輕薄兒耳。
予不讀清湶湃嗽姟
沈乙庵“驀地黑風吹海去,世間原未有斯人”,亦“一寸春心紅到死”之倫。獨寐寤言,居然沈著。理趣而濟以深情,斯方足稱至境。
吳白屋詩如幽谷佳人,荊釵粗服,自不掩其國色天香。“衣食情性滅,追念以日稀”,於生命不作絲毫苟且。
吳芳吉謂,文學祇有是非,而無新舊。赵账寡裕∽陨褚詠恚膶W之所以爲文學者未有根本改變。
天地間至詩,蓋皆陽剛爲體,陰柔爲象之儔。體者性命,象者皮囊。然苟無修姱之皮囊,亦不足動人心魄。《易》不云乎,孤陰不生,獨陽不長。有體無象,或至叫嘯,或至枯寂;有象無體,或至淫靡,或至淡薄。詩中如屈子、老杜,詞中如稼軒、白石,並皆得體象之祕。余標出定庵“西池酒罷龍嬌語,東海潮來月怒明”一聯,以爲體象之妙獨絕千古。陸機云:“詩緣情以綺靡。”是之謂也。
柳亞子郭沫若有體無象。劍氣不以簫心爲佐,祇一大花臉也。
或拈清空以救呼嗥叫嘯。清卽是體,空卽是象。
《今別離》四章,非徒無佳妙而已,直是無聊。爲文而造情,面目忒亦漫漶。
苦水“長眉山樣碧,跣足白於霜”,意態幽絕冷絕,第終不掩眉宇間婞直之氣。薜蘿山鬼,不過於是。全闋調寄《臨江仙》,出《荒原詞》:“皓月光同水泄,銀河澹與天長。眼前非復舊林塘。千陂荷葉落,四野藕花香。 恍惚春宵幻夢,依稀翠羽明璫。見騎青鳥上穹蒼。長眉山樣碧,跣足白於霜。”體象佳處,不讓堯章。
陳衡恪“扁舟無力回天地,雨打風吹過石湖”一聯(《憶石湖舊遊》),曲盡二十世紀中國知識份子心靈意態。
文學者,倡優之事業也,亦動夫人情而已。惟紅兒雪兒,媸妍何殊;名家俗匠,高下迥別。
“自歎無能不如汝,羨君平步上青雲。”此周作人少作《天管風箏》所賦。知堂中年變節,於此實種其因。
林庚白氏爲人英風俠慨,磊落無儔。至其描摹閨房之樂,則有“隱約乳頭紗亂顫,惺忪眼角髮微披”、“乍覺中間濕一些,撩人情緒褲痕斜”之語,是真名士本色,不滯於物,英雄膽略,至今無匹。
聞一多先生不甚爲舊文學,偶有所作亦不見佳。獨“窮途捨命作詩人”一語,如江河行地,萬古不廢。蘇曼殊“尙留微命作詩僧”,淒美處自是過之,惟不若聞一多說得解恨。
黃公度五古大篇以《夢中紀夢述寄梁任父》最稱芳馨悱惻。“人言廿世紀,無復容帝制。舉世趨大同,度勢有必至。懷刺久磨滅,惜哉我老矣。日去不可追,河清究難俟。倘見德化成,願緩須臾死。”就中哀憤,何忍卒讀。至夫“我慚嘉富洱,子慕瑪志尼。與子平生願,終難償所期。何時睡君榻,同話夢境迷?卽今不識路,夢亦徒相思。”更有閬風高處,不勝淒涼寂寞之慨。
樊易之名並著於世,然易哭庵忒以傖俗。柳亞子謂:“樊易淫哇亂正聲”,淫哇自是不妨,但無村氣便好。
詩家而都無依傍者,上古惟靈均,中古惟淵明,近世厥惟曼殊。非必曼殊之才足可淩轢前賢,以其血統半爲日人,詩中纖美柔韌之處,華裔所不能到也。齊梁間詩什廼綺麗而非纖美。若馮小青輩則能纖美而不能柔韌。予每讀《燕子龕詩》,至“無量春愁無量恨,一時都向指間鳴。我亦艱難多病日,那堪更聽八雲箏。”“丹頓裴倫是我師,才如江海命如絲。朱弦休爲佳人絕,孤憤酸情欲語誰。”(此首陳獨秀作)二絕,不覺大慟。終當爲情死者,孰謂獨王長史哉!
潘仲昂《贈秉衡》有謂:“八載坤維絕,不祥咎佳兵;武人務暴氣,政客競縱橫;爲富多不仁,苟苟與營營;儒雅久不作,末伎兩間盈,製作鬥淫巧,堅利尤所爭,彈丸出原子,傾國與傾城,蒼煙化頃刻,何辜蚩蚩氓,沃野數千里,百年不可耕;小道有可觀,泥遠博高名,馴至學典術,貽誤盡蒼生,聖人與大盜,翻成二難並。推原亂之漸,毋廼人心盲?喜怒與哀樂,張弛喪其貞,平居病瞑眩,無酒三分酲,感懷傷敏銳,觸事心怦怦,狷者若春蠶,吐絲自纏縈,狂者如然脂,五內相煎烹,九州成大錯,炙手一沸羹。”真須史學家之識見,科學家之邏輯,文學家之心靈,經學家之語言,方得成此制。
郁達夫《亂離雜詩》:“長歌正氣重來讀,我比前賢路已寬。”此等語正可與定庵“終是落花心緒好,平生默感玉皇恩”參看。天以百兇成一詩人,而詩人何嘗有一語咎天耶?
今世小兒輩所爲文字,或有若千年豔屍,或眉宇間略無血色,皮囊雖具,生息不存。稍能工於感慨,卽恬以名家自居。哀樂恒過於人者,實未多覯。僞體而領一代風花,竟是誰之過歟?
吳雨僧宓勤於詩不輟,1935年中華書局版《吳宓詩集》已得詩991首,詞25闋,則平生吟詠何慮數千。惟大率傷於質直,殊乏蘊藉,不然則平淡枯槁。吳宓自論其短,則謂“終未脫自身寫照之範圍”,之語最切其弊。
有不好詩而不得不爲詩者乎?苟得一,必爲純粹之詩人。余獨恨未及此輩同遊。
顧羨季一代詞宗,而《苦水詩存》多失之纖弱,蓋詞人之詩耳。李易安曰:“詞別是一體。”此語至爲深刻。大抵詩詞兼工者絕少,以詞較宜於散文化之人生也。
胡適之於詩未嘗依傍門戶,渾是一派天真。《如夢令》:“天上風吹雲破,月照我們兩個。問你去年時,爲甚閉門深躲? ‘誰躲?誰躲?那是去年的我!’”不意《雲謠集》外,尙得睹此構。
于右任傖父面目,廼竟以詩享名。以其人而崇其詩,吾獨不服。
程硯秋《花事已開再寄叔通先生》:“松柏青青入眼同,好花不競一時紅。驚心尙有東籬菊,正在風霜苦戰中。”於諧和中隱見鋒芒。自來詠菊詩,率皆寄言隱逸,未若此篇獨能得普羅米修斯之俠慨。俏麗之中,居然肅殺。
程頌雲潛於詩專力漢魏,自標一幟,不知風骨在人心不在修辭。雖意態高古,終不能臻於茂鬱清深。其於漢魏,亦所謂得其貌而遺其神者也。
概乎言之,詩人卽相信未來之種群。相信未來,卻並不抱以希望。
詩人之天賦端在不調和。有超世之人,有順世之人,有遊世之人,此數者皆與詩道無緣。錢鍾書氏故遊於世者。嘗自序其集《槐聚詩存》云:“他年必有搜集棄餘,矜詡創獲,且鑿索隱,發爲弘文,則拙集於若輩冷淡生活,亦不無小補云爾。”此種嘴臉,最令人厭。及觀其:“才竭祇堪耽佳句,繡盤錯彩賭精工。”(《少陵自言性癖耽佳句,有觸餘懷、因作》)始信詩有別材,何關乎學哉!
吾國詩歌傳統重自然而輕人文。山水玄言以降,性靈之作代盛其倫。惟性靈詩之本質爲樂府而非詩歌。吾國詩歌自屈子而終極審美風格粲然大備,廼厥後反停滯不前者,性靈傳統難辭其咎。中間雖有少陵、昌黎、山谷、後山諸賢圖振風騷之末緒,而勢力單薄,終莫能挽此頹唐。有清詩壇稍見骨力,及定庵以其不世出之才龍見於野,風氣始爲一開。迨鴉片戰爭惜敗,性靈詩方走嚮終結。自然退隱,人文則必於焉凸現。試取道咸以來大家諸集細細摩味,故知予言之不謬也。予極言之則謂:天人合一者,詩歌現代化之大僖病5诜浇駥W界巨擘,當不樂聞予此語。
夏承燾詞貌豐腴而神曠達,的是一流詞品。《浪淘沙·過七里瀧》:“萬象挂空明,秋欲三更。短篷搖夢過江城。可惜層樓無鐵笛,負我詩成。 杯酒勸長庚,高詠誰聽?當頭河漢任縱橫。一雁不飛鍾未動,祇有灘聲。”援宋詩手段內諸倚聲,效白石而都無蹤迹可尋,殆非橫絕千古之才而未可。余則更贊一辭,曰明於體象。
一流詩人抒寫生命;二流詩人藻雪性情;三流詩人祇是構想、藻飾工夫。然惺兀廊酥u,正在二三流間。
張伯駒詞構想每能奇崛。《虞美人·本意》:“江東弟子歌中哭,已失秦家鹿。輕撞玉斗範增嗔,何不叫伊舞劍向鴻門。 紅顔生死皆千古,憐被英雄誤。漢王霸業幾秋風,輸與美人芳草屬重瞳。”則不但構想絕佳,中有大悲憫、大關懷存焉。
“紅學二昌”學行並迥不相侔。吳世昌才氣汪洋恣肆,《詞林新話》體大思精,足堪踵武《人間詞話》、《駝庵詩話》而集成一代之議論;若周汝昌者,祇會說“奶奶蘭心蕙性”耳。其贈女詩人盡心《鷓鴣天》詞:“曾是紅樓夢裏人,偶來重閱物華新。精魂每驗前生印,俊語時翻古句新。 稱才女,贊佳文,江湖閨閣氣紛紜。鬚眉濁物憐吾輩,那識通靈一性真!”年臻耄耋,猶以賈寶玉自命,雖嫌突兀,畢竟天性所鍾,莫可厚非;惟附注云:“西元1996年,廿四歲之盡心女士,如何能體會、深化、創造中華漢文韻語的情懷境界一至於此?良不可解。最好的解釋是她帶來了三生的經歷與造詣。除此以外,我都不信是真理。”(1999年1月7日《北京晚報》c第21版)則肉麻已甚。文人惡趣,莫此之尤。吳生大好男兒,廼與此“昌”齊名。
吳虞一生辟儒排孔,五四前後,發表《吃人與禮教》、《家族制度爲專制主義之根據論》諸文,攻擊舊禮教、封建文化不遺餘力。然《秋水集》中,多是宋儒口吻。《七律一首》:“詩書衰廢八儒空,仁義多憂道已窮。人我兩忘知物化,塵沙萬劫竟誰工?昇平未必無差等,禮吆卧姶笸】瑯涞蛄憬z竹杳,蕭條洙泗起悲風。”則知文化傳統爲靈爲鬼,永難釋脫。
劉季平《六朝松》:“惆悵梅庵去不歸,庵前一樹自斜暉。故家喬木關興廢,城郭人民有是非。幾見淮流變清湥譄o花萼鬥芳菲。重來不似旁人感,祇惜江頭柳十圍。”撫時感事,不盡英雄遲暮無聊之慨。尾聯深沈中偏能駘蕩,則其爲人之瀟灑無礙可想。使柳亞子、陳去病輩爲之,不免沈滯太過。
康長素詩多系於寫實,虛實之際,不能相生發;而構想平平,都無餘致。予閱《萬木草堂詩集》,惟覺其“說盡萬千偈,漆燈明暗夜”(《爲某僧書扇》)雋永可誦。
詩人必愛慾熾盛、自我充盈之輩。此種稟賦純由天授,豈學而能哉!然詩人不可學,而詩自可學。但當多誦經史,不須依傍古人門戶。要知古人詞采,亦自經史中來。
溥心畬詩祇是清雅而已,而詞自大佳。彼以盛清王孫,暮年寄寓田橫海島,追懷勝迹、魂縈故國之情,咸託於倚聲,每能動人心魄。《浪淘沙·夜》:“往事散如煙,迳A年,三更風葉五更蟬。多少新愁無處寄,瘴雨蠻天。 高挂水晶簾,別恨頻添,燭搖窗影不成圓。枕上片時歸夢裏,故國幽燕。”傷心具結,詞采俊飛,方之後主亦未遑多讓。至若《蝶戀花·望海》:“蒼海茫茫天際遠,北去中原,萬里雲遮斷。雲外片帆山一線,殊方莫望衡陽雁。 管弦天上春無限,板蕩神州,龍去蓬萊湣盍l愁不綰,乾坤依舊冰輪滿。”更覺自然深摯,哀婉低回。渾是發抒生命體驗,都不假雕飾,亦不暇雕飾。
心畬但一開口,便是貴族氣息。
趙甌北詩:“國家不幸詩家幸,賦到滄桑句便工。”神州曠劫,至今數紀,何嘗見詩家崛起?
鑒湖女俠詩常病在質勝於文,天才過於學力者大抵如此。縱多秀句,全篇罕足稱者,古風尤不可竟讀。雖然,其填膺俠慨、補天情懷,仍可激蕩千古。“拼將十萬頭顱血,須把乾坤力挽回。”(《黃海舟中日人索句並見日俄戰爭地圖》)“如許傷心家國恨,那堪客裏度春風。”(《日人石井君索和卽用原韻》)“楚囚相對無聊極,樽酒悲歌涕淚多。”(《感時》)“英雄身世飄零慣,惆悵龍泉夜夜鳴。”(《柬某君》)問道出此等語者男兒中亦多見耶?
劉光第詠懷五言,高潔芬芳,如公孫大娘舞劍器,嫵媚中自蘊一股英氣。《遠心》:“遠心無雜迹,隨在得真還。閱世摩孤劍,圍書坐萬山。雪天生氣出,人海寄身閑。愧少匡時略,梅花且閉關。”又《百感》:“百感愁交集,群生劫始過。壓雲龍氣鬱,迷月雁行訛。變相逃殷鑒,雄心誤魯戈。東方非野燒,神王天火多。”又《蕙沼》:“美人泣空谷,容華難久持。香草不見懷,憔悴薪刈之。靈根託幽緒,芳意結華池。涼薰度仁惠,微波扇離披。衰榮在靡常,人事同咂凇n娂x君子佩,終朝奉光儀。苕年萬自愛,勿爲霜露萎。霜露無時至,高節難變衰。”
“世界果然無作者,殷勤重爲拭青鋒”(《己亥與章枚叔夜飲,卽送其之天津》),此夏穰卿之慷慨也。惟此公故多歷史憂懼感,終究“千古心期憑寸簡,九州容易入斜曛”(《送汪毅白出都》)、“舊遊歷歷歸青史,秋雨沈沈入長年”(《戊戌中秋與西村白水、陳鍧⒑檠}齋、蔣新齋、張養農、方楚青、蔣澍堂、常伯旂同飲天津酒樓,時余將南歸,率呈一律》)來得本色。崇高之中,偏饒頑豔。予偶誦此二聯,不自覺涕下如霰。
詩與史本涇渭二途,絕不相類。西哲亞里士多德以爲詩比歷史更嚴肅,更具哲學意味,最是不刊之論。疇昔孟軻始引《詩》與《春秋》相嬗爲用,已入歧途。近人林宰平氏廼復推允陳叔通之“以《春秋》治詩”,云“《春秋》可以斷獄,叔通之詩則正如老吏之平亭是非,判定曲直。”(《百梅書屋詩存》序)大言欺世,曾謂堂堂中國竟無人哉?
陳叔通晚年書聯明志,云:“一心記住六億人口,兩眼看清九個指頭。”詩人蹉跎有至於此極者。叔通中年哀樂咸備,“同作夜遊寧問主,自成歲例不因人”(《雙漢罌齋賞梅拔可詩先成次韻奉和》),蘇世之姿,居然可想。前後相較,真如隔世。
一切作品,必先具範式然後可以致經典。範式者,可資仿效之因素也。易哭庵、吳碧柳之才非不雋美,但縱才太過,而無範式耳。
定公詩:“一簫一劍平生意,負盡狂名十五年。”“狂來擊劍更吹簫,劍氣簫心一例銷。”“氣寒西北何人劍,聲滿東南幾處簫。”設劍簫爲喻,揭破體象之密,於詩道庶幾近之,然終稍嫌單薄。至若譚瀏陽“禪心劍氣相思骨,並作樊南一寸灰。”說盡詩奧,斯廼可謂至矣極矣,蔑以加矣。清剛嫵媚之外,饒多執著深沈。
觀堂論詞數言境界,而罕言氣象。惟於《憶秦娥》“西風殘照,漢家陵闕”下評曰:“太白純以氣象勝。”大抵詩家氣象一語,歷來說者都無言荃。豈大道之至,不落文字耶?余今則曰:氣象者,詩人歷史感之客觀化也。詩詞而勝在氣象,惟擔荷歷史者爲能。
觀堂自作《蝶戀花》“連嶺雲天知幾尺,嶺上秦關,關上元時闕。誰信京華城裏客,獨來絕塞看明月。 如此高寒眞欲絕,眼底青山,一半溶溶白。小立西風吹素幘,人間幾度生華髮。”空寞孤抗,眞大學者氣象,覺陳伯玉《登幽州台歌》面目亦嫌粗魯。
有氣象,有興象。沈增植“依然圓满清光在,多事山河大地依。”(《中秋前二夕月色至佳憶甲午中秋京邸望月有詩今不能全憶矣》)氣象也。“祇借柏庭收寂照,四更孤月瞰江樓。”(《偕石遺渡江》)興象也。
寒柳堂《霜紅龕集望海詩云“一燈續日月不寐照煩惱不生不死間如何爲懷抱”感題其後》一首最致沉痛:“不生不死最堪傷,猶說扶餘海外王。同入興亡煩惱夢,霜紅一枕已滄桑。”語雖平常,然至能驚心動魄。其所以然者,祇在“無可柰何”四字。
夫詩不於不可不爲之時呻吟而出,終無足稱焉。棣之師所謂“一切文學經典都是有病呻吟”者也。柳亞子太熟於詩,直是用韻語説話,故吾先無取焉爾。
計八十一則
钱唐西湖百咏 一卷 | (宋)郭祥正撰 | FB.71:52.1(1) |
西湖百咏 二卷 | (宋)董嗣杲撰 明 陈贽 和 | FB.71:52.1(2) |
西湖竹枝集 一卷 | (元)杨维桢 辑 | FB.71:52.1(3) |
钱唐湖山胜[既(上)木]诗文 二卷 | (明)夏时撰 | FB.71:52.1(4) |
西湖八社诗帖 一卷 | (明)祝时泰 等辑 | FB.71:52.1(5) |
西村十记 一卷 附 冷泉亭图题咏 一卷 |
(明)史鉴撰 | FB.71:52.1(6) |
西湖游览志 二十四卷 志余二十六卷 | (明)田汝成撰 | FB.71:52.1(7)-4(1) |
西湖游咏 一卷 | (明)田汝成、黄省曾撰 | FB.71:52.4(2) |
西泠游记 一卷 | (明)王绍传撰 | FB.71:52.4(3) |
西湖冶兴 二卷 | (明)王瀛撰 | FB.71:52.4(4) |
西湖月观纪 一卷 | (明)陈仁锡撰 | FB.71:52.4(5) |
游明圣湖日记 一卷 | (明)浦[礻方]撰 | FB.71:52.4(6) |
四时幽赏录 一卷 | (明)高濂撰 | FB.71:52.4(7) |
西湖记述 一卷 | (明)袁宏道撰 | FB.71:52.4(8) |
西湖卧游图题跋 一卷 | (明)李流芳撰 | FB.71:52.4(9) |
湖山叙游 一卷 | (明)刘暹撰 | FB.71:52.4(10) |
西子湖拾翠余谈 三卷 | (明)汪[石可]玉撰 | FB.71:52.4(11) |
西湖韵事 一卷 不系园集 一卷 随喜庵集 一卷 |
(明)汪汝谦辑 | FB.71:52.5(1) |
西湖杂记 一卷 | (明)黎遂球撰 | FB.71:52.5(2) |
西湖梦寻 五卷 | (明)张岱撰 | FB.71:52.5(3) |
湖舫诗 一卷 | (清)沈奕琛 编 | FB.71:52.5(4) |
西湖小史 一卷 | (清)李鼎撰 | FB.71:52.5(5) |
湖[土需]杂记 一卷 | (清)陆次云撰 | FB.71:52.5(6) |
清波小志 二卷 补一卷 | (清)徐逢吉撰; (清)陈景钟撰补 | FB.71:52.5(7) |
湖船录 一卷 | (清)厉鹗撰 | FB.71:52.6(1) |
西湖修禊诗 一卷 | (清)鄂敏辑 | FB.71:52.6(2) |
湖楼集 一卷 | (清)朱琰撰 | FB.71:52.6(3) |
雪庄西湖渔唱 七卷 | (清)许承祖撰 | FB.71:52.6(4) |
西湖百咏 二卷 | (清)柴杰撰 | FB.71:52.6(5) |
西湖杂咏 一卷 | (清)陈若莲撰 | FB.71:52.7(1) |
西湖竹枝词 一卷 | (清)陈璨撰 | FB.71:52.7(2) |
西湖诗 一卷 | (清)汪志伊撰 | FB.71:52.7(3) |
湖上青山集 一卷 | (清)陈时撰 | FB.71:52.7(4) |
湖山怀古集 一卷 | (清)陈时撰 | FB.71:52.7(5) |
西湖遗事诗 一卷 | (清)朱彭撰 | FB.71:52.7(6) |
南屏百咏 一卷 | (清)张炳 辑 刊本 | FB.71:52.7(7) |
西湖记游 一卷 | (清)张仁美撰 | FB.71:52.7(8) |
金牛湖渔唱 一卷 | (清)张云[王敖]撰 | FB.71:52.7(9) |
西湖杂咏 一卷 | (清)陈若莲撰 | FB.71:52.7(10) |
西湖秋柳词 一卷 | (清)杨凤苞撰; (清)弟杨知新注 | FB.71:52.7(11) |
西湖游纪 一卷 | (清)查人[氵英]撰 | FB.71:52.7(12) |
西泠怀古集 十卷 | (清)陈文述撰 | FB.71:52.8(1) |
西湖杂诗 一卷 | (清)蒋坦撰 | FB.71:52.8(2) |
俞楼诗记 一卷 | (清)俞樾撰 | FB.71:52.8(3) |
湖船续录 二卷 | (清)丁午撰 | FB.71:52.8(4) |
鹧鹄天四首 [华西坝春感]
百尺高楼数仞墙,蛮弦羯鼓度新腔。
暗收香稻防鹦鹉,故斫孤桐恼凤凰。
春漏洩,意仓皇,记名瑶册忍相忘。
何曾一斗供闲醉,空自殷勤捧玉觞。
更多内容http://918815m89.lofter.com/post/202a5d33_1c6f0a27f